Deprecated: Function eregi()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rp.com/include/common.inc.php(2) : eval()'d code(1) : eval()'d code on line 1
外耳道异物及耵聍_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官网】

品牌连锁 | 三城三院

病种知识

< 返回上一页

外耳道异物及耵聍

概述

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种类繁多,可分为动物性(如昆虫、水蛭等〉、植物性(如豆类、谷类、小果核等)及非生物性(如小玩具、铁屑、石子、纱条等氕多见于儿童,因小儿玩耍时喜将小物体塞入耳内。成人亦可发生,多系挖耳或外伤时遗留小物体或昆虫侵人等耳道或中耳疾病时若不注意,可将纱条、棉花等遗留于外耳道内。

耵聍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分泌淡黄色黏稠液体,称耵聍。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埃、小虫等〉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自行排出。若外耳道耵聍积聚过多,形成团块,阻塞于外耳道内,即称聍栓塞。

病因

耵聍 造成盯栓塞的原因有:1.耵聍分泌过多因外耳道炎、湿疹、在灰尘较多的空气中工作、挖耳等使局部受到刺激,致盯聆分泌过多。2.排出受阻外耳道狭窄、搬痕、肿瘤、异物存留等均可阻碍盯排出。经常挖耳,可将聆推向外耳道深部,下颌关节运动障碍或盯被水浸渍等均影响盯的正常排出。

症状

外耳道异物 1.小而无刺激性的异物可长期存留而无任何症状;较大的异物则可引起耳痛、耳鸣、听力下降、反射性咳嗽等。

2.活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可在耳道内爬行骚动,引起剧烈耳痛和耳鸣;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后,可引起植物性炎症和刺激,压迫外耳道,引起胀痛。

3.异物位置愈深,症状一般愈明显,靠近鼓膜的异物可压迫鼓膜,发生耳鸣、眩晕,甚至引起鼓膜及中耳损伤。

耵聍 依耵聍栓塞的程度及所在位置而有不同的症状。

1.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

2.阻塞甚者可使听力减退。

3.若耵聍压迫鼓膜可引起眩晕、耳鸣及听力减退。

4.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而引起反射性咳嗽。

5.若遇水膨胀时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特发性突聋鉴别。

6.此外,耵聍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肉芽形成。

检查

耵聍 。检查可见外耳道为黄色、棕褐色或黑色块状物所堵塞、或质软如泥,或质硬如石,多与外耳道紧密相贴,不易活动。

治疗

外耳道异物

1.圆形光滑的异物,可用异物钩或小刮匙等器械顺空隙越过异物而将其钩出,切勿用镊子夹取,以防将异物推人深部,嵌在峡部或损伤鼓膜。操作中特别是小儿术中不配合时,应尽量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异物细小时可用冲洗法排出。

2.活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可先滴人甘油或香油将其淹毙,或用丁卡因、70%酒精、对皮肤无毒性的杀虫剂等滴入,使其麻醉瘫痪后用镊子取出或冲洗排出。对飞虫也可试行用亮光诱出。

3.已泡涨的异物,应先用95%酒精滴人,使其脱水缩小后再行取出。易碎的异物也可分次取出。不合作的幼年儿童,可在全身麻醉下取出异物。

4.外耳道有继发感染者,应先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出异物,或取出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

5.异物取出过程中,如外耳道损伤出血,可用碘仿纱条压迫止血,次日取出,涂以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耵聍

1.对可活动,未完全阻塞外耳道的耵聍,可用枪状镊或耵聍钩取出耵聍团块。

2.较软的耵聍可将其与外耳道壁分离后用枪状镊分次取出。

3.较硬者用耵聍钩从外耳道后上壁将耵聍与外耳道分离出缝隙后,将耵聍钩从耵聍团块中间慢慢钩出,尽量完整取出。

2.首次就诊难以取出者,先滴人5%碳酸氢钠或1%〜3%酚甘油或2%碘甘油,每天滴4〜6次,待软化后可用上述器械或用吸引器吸出,也可用外耳道清洗法清除。已有外耳道炎者,应先控制炎症,再取耵聍。